為何紀實犯罪體裁的敘事如此有渲染力? 紀實犯罪(True Crime)敘事的開場,如同市面上常見的大眾犯罪小說:時間、地點、受害者(屍體)、犯罪手法,一些破碎細瑣的事實陳列,犯罪現場的敘述,屍體作為物質的證據。劉文老師在美國做#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BLM)的田野研究時,發覺2012年後受到大眾關注的一連串警方謀殺美國黑人的事件,彷彿上述如假包換的紀實犯罪體裁影片。作為社會上的觀眾與公民,我們即是這些犯罪的見證人,反覆目睹著網路上大量流傳著這些遭受暴力黑人生前所剩幾小時的資訊。一則一則的謀殺故事,隨著網民們的影片上傳、新聞的播報與對目擊者的訪問,對於受害人生前生活的道德輿論,以及各式各樣證據的抽絲剝繭。我們消化著生命與死亡單薄的間線,我們見證著國家暴力所造成的死亡,我們成為目擊的大眾與裁判。